这本书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探索“睡眠”现象的起源及其意义,是一本极具趣味性的著作。
为何我们会陷入沉睡又重归清醒?一直以来,人们坚信生物睡眠的目的是“让大脑放松休整”。果真如此吗?
重大突破!连大脑都没有的水螅竟也会睡眠——令全球瞩目的科研先锋正逐步揭开睡眠与意识的神秘面纱,一场极致的科学探秘之旅!
【读者评价】
生物爱好者必读!追溯至6亿年前的“睡眠”之谜得以解开。这本书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探索“睡眠”现象的起源及其意义,是一本极具趣味性的著作。作者发现了简单生物水螅也会睡眠,并确定了与睡眠相关的基因,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究了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睡眠机制。
本书重点:1. 追溯睡眠起源的宏大研究;研究范围从简单的水螅延伸至复杂的哺乳动物,揭示了睡眠机制不仅局限于大脑,还涉及肌肉、肠道等外周神经系统。这项研究让我们得以洞察6亿多年前“睡眠”行为背后的核心意义。2. 新锐研究者的别样视角;作者在回顾个人科研经历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实验的精妙构思以及“交流的重要性”等有趣的故事。3. 借助麻醉拓展研究新路径;通过对比麻醉与睡眠的差异来深入剖析意识的构成,这一研究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科学发展的前沿趋势。
【主要内容】
人类对睡眠有哪些思考? 睡眠曾被解读为“死亡模拟体验”的时代 为何“补觉”并无实际意义?
睡眠中大脑与清醒时大脑的差异 睡眠并非仅仅“为了休息大脑”? 调节睡眠的“睡眠压力”与“生物时钟”
是否存在不需要睡眠的生物? 生物的“真实形态”是在睡眠中 我们为何必须睡眠?
目 录
前 言 生物为何需要睡眠? 第一章 玉带凤蝶夜晚栖息何处? 第二章 睡眠的稳态调节
第三章 睡眠与时间的关系 第四章 水螅这一神秘生物 第五章 睡眠的机制
第六章 睡眠的起源是什么? 第七章 睡眠与意识
金谷 啓之 (Hiroyuki Kanaya)
生于1998年,山口县人。目前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功能生物学专业系统药理学教室的博士生(博士三年级)。2020年3月毕业于九州大学理学系生物学科。同年4月起隶属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高中时期就加入化学·生物部,并在多项科学竞赛中获奖。2017年获得九州大学山川奖。2018年在第25届日本时间生物学学会学术大会上获得优秀海报奖。2019年获得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优秀学生表彰学术领域大奖。2024年获得日本动物学会成茂动物科学振兴奖。本书是其首部著作。